历史题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东坡文化 >> 历史题咏
历代文人对秦观的评价
2025年01月24日

    1. 宋苏轼评秦观:"有屈、宋之才。"(屈原、宋玉)又戏评秦观、柳永:"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 对秦少游《踏莎行》末尾两句,更加赞赏,谓"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此词,力赞上阕"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两句,认为词学的意境气象堪比屈原九章和《诗经》"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而苏轼就最喜欢这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认为其气格、意蕴,毫不愧色于"可堪"二句。秦观死后,东坡把这首词题在扇页上,连连哀叹:"少游已矣,虽千万人何赎!"确实,此二句,是该词的点睛之笔。

    彼时秦观被贬黜至郴州,此是他第三次被贬官,悲苦凄怆,怀才不遇,可见一般。上阕写谪居中寂寞凄寒的环境,缘情写景,凄楚迷茫,融情于景,创造"有我之境"。

    下阕由叙实开始,渐入无我,借眼前山水痴问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好像词人在对郴江说:郴江啊,你本悠然自得围绕郴山静静地流,为了什么却要向潇湘而去呢?笔调无奈,实是凄婉。

    关于这两句的蕴意,自有很多解释。或以为是说郴江都可以远去,可是自己还在这里得不到自由。或以为词人慨叹身世,以郴江自比,无奈被卷入一场政治斗争漩涡中,身不由己,命运任人主宰,心头伤痛离恨实在无奈。

    2. 宋王安石:"其诗清新妩媚,鲍、谢似之。"

    3. 宋李清照《词论》:"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中乏富贵态。"

    4.《宋词三百首》:"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少游《满庭芳》诸阕,大半被放后作。""秦少游自是作手,近开美成,导其先路。远祖温、韦,取其神不袭其貌,词至是乃一变焉。然变而不失其正,遂令议者不病其变,而转觉有不得不变者。""少游词寄慨身世,闲情有情思。""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

    6. 张炎《词源》:"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7. 孙兢《竹坡老人词序》:"苏东坡辞胜乎情,柳耆卿情胜乎辞,辞情兼胜者,唯秦少游而已。"

    8. 张耒:"世之文章,多出于穷人,故后之为文者,喜为穷人之辞。秦子无忧而为忧者之辞,殆出此耶!"

    9.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评秦观诗云:"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10. 李调元《雨村词话》:"首首珠玑,为宋一代词人之冠。"
    11. 清刘熙载《艺概》:"少游词有小宴之研,而幽趣则过之。"(小晏指晏几道)

    12. 清周济《介存需论词杂著》曾经引用前人评语评秦词说:"少游正以平易近人,故用力者终不能到。"

    13. 周济《宋四家词选》:"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又是一法。" "少游最和婉醇正,稍逊清真者,辣耳。少游意在含蓄,如花初胎,故少重笔。"

    14. 楼敬思:"淮海词风骨自高,如红梅作花,能以韵胜,觉清真亦无此气味也。"

    15. 清代词论家冯煦:"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16. 《四库全书总目》:"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苏东坡、黄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