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亘古不变的。同健全人一样,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从来没有改变!他们与时俱进、奋斗不息、创业脱贫、乃至发明创造、奉献社会,充分彰显了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精神!
为推动广大残疾人共奔小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倡导友爱、互助、融合、共享的理念。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麻城市残疾人联合会成立30周年之际,麻城市残联编印书籍《透过阳光的翅膀》,并在《麻城发布》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讲述麻城优秀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励志故事,呼吁广大残疾人朋友以典型为榜样,积极投身新时代,为了梦想、透过阳光、展翅飞翔!本期编发第六篇《鲍海涛:“黄冈好人”的诗棋人生》。
鲍海涛:“黄冈好人”的诗棋人生
鲍海涛,1967年5月出生于麻城市城区,2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致左下肢残疾。就职于麻城市残联。
阳春三月,来到麻城市残联办公室,笔者见到了鲍海涛。他五官端正,双鬓微白,戴幅眼镜,看不出有52岁,更不像身体残疾的人。当他热情站起来接待客人时,笔者才发现他十分吃力,左腿不便,走路不稳,连忙上前扶他,叫他“快坐着,莫起来”,他淡然一笑地说“没什么,习惯了”。
笔者慕名而来的原因,是鲍海涛获得首届“黄冈好人”光荣称号,而他的荣誉远不止这些:两次被授予“湖北省残联系统信访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获得黄冈市残联系统“十佳爱岗敬业残疾人工作者”荣誉称号、“十一五”黄冈市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麻城市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公务员、档案管理、行风热线先进个人、优秀志愿服务者、两届麻城市政协委员、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政协提案人、优秀通讯员……
路途万里提心过
泪水千杯一口干
1967年5月,鲍海涛出生于麻城市鼓楼朝圣门。1969年冬天异常寒冷,才两岁已经能蹒跚走路的小海涛,被父母抱着到麻城大礼堂看晚会,回家路上冻感冒了。
忙于参加“文化大革命”和“抓革命促生产”的父母,无暇顾及年幼的孩子,等到一周后发烧严重再送去人民医院,才知道他已经感染了那个年代非常盛行的骨髓灰质炎,双腿麻痹无力,经赴鄂州、阳逻、武汉、麻城歧亭等多地全力医治,才保住了右腿,然而左腿落下了终生的残疾……
妈妈背着小海涛上小学一年级,他进校园大门听到的第一句话是小朋友的嘲笑 :“跛子,你也来上学了?哈哈”,自尊心极强的他,泪水夺眶而出,在那一天,他就奋力扔掉了拐杖!然而,每走一步,都需要用左手摁住左脚(左腿完全没有自主活动功能),以后的人生路上,他不知道摔了多少跤、 咽下多少泪水!
在考棚初中毕业后,他正线考上了麻城一中,可是因为身体原因被拒录,海涛在家里哭泣,父亲愤懑之下找到教育局,他好不容易才返回教室。
海涛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开始在学业上发奋努力,刻苦读书,1986年,他一举取得麻城一中文科高考第八名的佳绩,可惜因为身体原因依然被拒录,辗转反复,父亲赴武汉、黄冈反映,在当时的湖北省委、黄冈地委领导的亲自过问下,他就读黄冈财校学习财会专业,于1988年毕业。
然而,又一场不公平的遭遇却在等待着他,当时是包分配,同学们顺利的到财政税务银行等单位上班了,他的毕业分配却迟迟没有着落。
那是他人生中最压抑痛苦的一段时间。绝望的父亲写信到中国残联,得到邓朴方主席的亲笔回复,在麻城市领导的关心下,安排到民政局从事福利企业的财会工作,一干就是10年。
尽管不能就读正规大学,然而他自修五年取得了武汉大学法学本科文凭,为以后的残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苦难是最好的大学。人生的多次挫折,造就了鲍海涛坚韧不拔的个性、惊人的毅力。
他觉得作为一个残疾人,需要自强,而且是永不停息的自强,才能自立于社会。而党和政府、社会的温暖、尤其是父母、姐姐、兄弟、所有亲人朋友们的爱,是他不断进取的强大动力,他决不能让大家失望!
但使冰心常皎洁
愿凭杯酒舀清光
也正是这段时间,鲍海涛开始大量接触了麻城残疾人,并且与他们成为好朋友,他也更深深的认识到:有许许多多和他一样、甚至比他困难得多的残疾人,需要党和政府、社会的关心与帮助,需要鼓励和加油!
1998年初,麻城市残联从民政局单列出来,不少同志认为民政局条件好,要求不在残联干。而鲍海涛根据身体情况,经过深思熟虑,毅然申请调动到残联工作,不久他走上残联这个光荣神圣的岗位,一干就是20多年!
起初鲍海涛在残联是从事宣传等工作。1999年“五一”期间,他为了宣传麻城残疾人先进典型的事迹,主动放弃假期,只身搭车赴盐田河镇郑家坳村,与重度残疾人刘继国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天三夜,体验生活的艰难,感受残疾人不屈的奋斗精神,回家后连续熬夜赶稿,在假期结束,就写出宣传报道《用膝盖写出的不残人生》,在《麻城报》、《黄冈日报》、《湖北残联通讯》等多家媒体刊发,引起轰动 。
之后,一发不可收,他连续采访,写出了《蹲行工程师风雨兼程志不移》等报道,极大地宣传了麻城残疾人的精神,也呼吁和唤起了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帮助残疾人这个特殊的、之前被大家忽略了的最可怜的群体!
20多年来,鲍海涛怀着对残疾人同病相怜的真情实感,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服务,有求必帮。2000年3月初,他刚担任信访员不久,就收到残疾人胡早阳来信,称因先天残疾,20多岁了还不能自己出门,最大愿望是有一台轮椅。
鲍海涛第一次碰到这样的事,十分着急,立即回信答应满足要求。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当时轮椅指标少,需要先登记,情况要核实,服务要跟踪。鲍海涛拖着残腿做工作,不久就与残联领导一起,把捐赠轮椅送到胡早阳家中。
胡早阳及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特向残联赠送了“今生永铭记,身残沐党恩”的锦旗。鲍海涛和胡早阳从此成了好朋友, 一直保持联系。鲍海涛一直鼓励胡早阳自强自立,自食其力。如今胡早阳已经是饮誉深圳、麻城两地的残疾人自强励志典型。
2005年4月,麻城开展“查禁三车”行动,涉及到很多以“麻木”营运为生的残疾人。鲍海涛想残疾人之所想,深入到残疾人“麻木”司机当中,访残情,听意见,出建议,找岗位,确保了残疾人“禁麻”工作顺利完成。
残疾人龚慰军失业之际做出了要从四楼跳楼的举动,鲍海涛一把抱住了他;之后很长时间内,鲍海涛和残联的领导一起想办法,帮助不开“麻木”的残疾人有事做,龚慰军感激地称他是“救命恩人”。
2008年8月中旬,一位80多岁的残疾奶奶找到鲍海涛,感谢他千方百计联系福利厂解决了她聋哑孙女的工作。2012年,为了儿麻残疾人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他写政协提案、大声疾呼,后来,他还写了残疾人无障碍、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等方面的提案。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鲍海涛接待残疾人郑贤柏
鲍海涛一方面为政府和残联分忧,一方面为残疾人解愁,兢兢业业的为残疾人办好事做实事。多年来接待残疾人信访5000多次,给残疾人回信300多封,电话、短信、微信、QQ 联系不计其数。
每年给残疾人捐赠衣物,经常性地为上访残疾人垫付餐费和返程路费。他的通讯本写满了残疾人的电话号码,和许多残疾朋友建立了长期密切深厚的感情。有的上门感谢,他坚决不收,好言拒绝:“要感谢就感谢党,我做的是本职工作,应该的”。
博爱能将人伟大
无私尽可笑从容
鲍海涛不仅做好了帮助残疾人的份内事情,而且把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助人为乐、爱心救助的活动上。2010年,为了救助龟山镇花桥河村身患绝症的农家女子魏霞,他作为发起人之一,和一群爱心人士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救助活动。
他不顾腿疾难行,不分白天黑夜,精心出谋划策,亲自撰写文稿,在各种媒介上宣传,在烈日下组织募捐。先后10多次前往魏霞家中,两次前往武汉医院探望,多方跑路联系,成立麻城市爱心救助会,给魏霞送去收音机。
救助魏霞行动获得巨大成功,得到上百家媒体关注报道,极大地提升了麻城人的美誉度。鲍海涛也从中获得了快乐,更新了观念,坚定了意志。他接受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采访,并在满含热泪撰写了魏霞的悼词之后,他毅然填写了捐献自己全部器官的志愿卡,决定把自已的一切奉献给社会!
鲍海涛救助残疾人的募捐现场
为了救助癌症晚期的盐田河镇残疾人鲍惠珍,鲍海涛放弃休假时间,两次驱车40多公里到她家看望,联系民政、残联和老乡及爱心人士安顿她女儿的生活、学费、工作。
鲍海涛还参与组织救助了身患白血病的程龙富的儿子多多,患病的肖利峰、徐心宇,身患绝症的冯晓薇、冯伟东姐弟,身患再生性障碍贫血的张婕、绝症的陈智等等危困病人,帮助了聋哑人余移花、贫困生叶婷等人实现了大学梦。
鲍海涛与汪保平的募捐现场
2012年腊月28日,中午已过,到下午1点了,鲍海涛的老父母等一大家人还在焦急地等他回家吃团年饭。那天下着大雪,北风刺骨,鲍海涛还在去闵集的路上,看望两户特别困难的残疾人,为他们送过年物资和慰问金,快下午两点,当他披着一身雪花,艰难地出现在家门口的时候,一桌子菜凉了,他却对家人说:“能够帮助到残疾人,我心里是热乎乎的……”
夫子河镇的盲人按摩师龚宏平是鲍海涛办公室的常客,多年前,鲍海涛联系省残联,让他学成了一技之长,先后在麻城、新洲、北京等地从事按摩,实现了自立。后来他因为身体等原因不能再从事按摩职业,鲍海涛又帮他落实了残疾人护理补贴、特困生活补贴等照顾,并安排爱心志愿者到家中慰问。
鲍海涛在得知就读武汉工业学院的张家畈女孩李珊,因事故左大腿截肢,其家庭特别困难的情况,当即联系爱心人士,专程驱车去李珊家中了解情况,帮扶、落实了她在校期间每月700元的生活费,直到毕业后,还安排她在爱心朋友的公司工作,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2011年10月29日,龙池办事处沙河村无臂残疾人李万霖给麻城市残联送来感谢信,感谢鲍海涛。原来鲍海涛不仅多次给予李万霖精神上的鼓励,而且在国庆节那天,放弃休假,专门组织相关部门、爱心人士关爱帮助李万霖就业,给李万霖送去电脑、手机等物品。
后来,鲍海涛还鼓励他参加“达人秀”节目并且为他报了名,多次带领爱心志愿者到演出现场为李万霖充当啦啦队。提供报纸给李万霖练习书法,是鲍海涛坚持了一年多的习惯。鲍海涛还带书法家到李万霖家中指导,在大家的帮助下,李万霖书法水平突飞猛进,并且登上了央视“综艺盛典”等著名节目的舞台!
之后,鲍海涛作为骨干成员之一,与爱心救助会成员一起,连续多年开展了多项爱心公益活动。2012年,赴精神病院看望病人;2013年,关爱留守儿童的助学和慰问活动 ;2014年,救助癌症妈妈谢朝霞 ;2015年,救助大病的邱春林,并且开始参与了多次在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看望福利院老人的爱心志愿活动及年前“暖冬行动”。
2016年麻城遭遇“6·30”洪灾,鲍海涛参与了募捐和分发救助物资到受灾乡镇,并为受伤灾民义务献血;2017年,积极为意外受伤的麻城优秀残疾人胡早阳募捐;2018年,他又参与组织了“救助肾衰竭女孩郝芳名”活动…… 他认为,这些活动或许微不足道,但是更重要的是呼吁和倡导了全社会扶贫济困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意义深远!
由于鲍海涛工作成绩出色、热衷公益、富有爱心,早在2012年他就以最高票数被评为首届助人为乐“黄冈好人”,2017年被聘任为麻城市爱心救助会名誉会长。
风狂雨骤添豪兴
珍重吟怀共举觞
好人有好报。鲍海涛的爱心赢得了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妻子贤惠开朗,承担家务重任和各种压力,被他戏称为“今生唯一的情人”。女儿品学兼优,在公派留学瑞典后即将博士毕业。鲍海涛家庭被麻城市妇联评为“最美家庭”。2017年,他以自己家风为背景写的散文《正直为人、诗书济世》在首届麻城孝善征文大赛中获得优秀奖。
残疾人不仅要通过努力奋斗,取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自立,还要有丰富而充实的精神追求与成就,展示良好的精神面貌,平等参与、共享新时代文明成果。
鲍海涛热爱诗词和围棋,已创作发表1000多首诗词作品,出版了个人诗集《诗棋人生》、《烹日集》,好评如潮。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麻城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2012年,他曾被借用到市文联,为麻城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作出了突出贡献,该荣誉是麻城市有史以来第一个国字号文化品牌,极大提高了麻城的美誉度。
作为一位本土诗人,鲍海涛还积极参加全国诗词大赛,曾获“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中国诗书画大展”诗词类二等奖等多项全国诗词大赛大奖。2017年荣获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三十年“荆楚诗词中坚”称号。2018年,鲍海涛再接再厉,荣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华诗词大赛”一等奖,为麻城作为“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十大诗意小城”争了光。作为业余围棋好手,鲍海涛多次组织和参加各种比赛,展示了残疾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宣奉华教授对鲍海涛评价极高,称赞鲍海涛是“烹日的诗人”,并在《七律•赠鲍海涛诗友》诗中写道 :
剑气辉同日月光,人生坎廩本寻常。流离子美成诗圣,谪宦东坡赋大江。蹎踬方知崖道险,推敲应识韵流芳。风狂雨骤添豪兴,珍重吟怀共举觞。
这首诗是对鲍海涛自强奋斗精神的最好诠释!“若使修行成美玉,此生何惧久沉沦”,是鲍海涛的座右铭,他认为,做好自己是关键,不需要看人家的评价。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鲍海涛身残志坚,笑对人生,多年来默默无闻地行善举、做好事,乐于助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感恩,更是麻城孝善精神的体现和残疾人人生价值的升华。他常说:“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扶残助残的事业,引领着我向人生境界的高处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