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
中文版   Englis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用户名:密  码:验证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东坡美食
苏东坡在黄州的饮食生活
时间:[2008年10月25日]  作者:[李林]  点击数:8943

 

    林语堂先生说:“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情、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份。”苏东坡的魅力不独在那个远逝的时代,他的文采风流亦照耀千古。远在美国的歌星   听到王菲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对歌词很感兴趣,马上打电话给她的经纪人,请苏东坡为她写首歌词。这令人啼笑皆非的趣谈,表明苏东坡的作品在这网络时代,仍然是时尚和前卫的。

    1080年2月1日,苏轼来到黄州,开始了4年又4个月的人生历程,这位在政治风暴中有点偏执狂的文人、不合时宜的醉人、热爱美女的男人,来到这荒野蛮夷之地,短暂的孤寂与痛苦,调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迸发出跳跃性的思维,使他迅速融入当地的生活之中,并非常诗意地活下来,而且活得很超脱,旋风般的忙碌着,哀伤的时候超然豁达,快乐的时候浪漫潇洒,他寻觅到了远离政治漩涡的人生乐趣与超脱的自由。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初到黄州的苏轼,怀着难以言表的心情,以自嘲的口气写下以上诗句,并因江而知鱼美,见竹而觉笋香。在逆境中生活的人,需要懂得享受美食,配合酒的力量,缓解内心的失落和不满。培养出随缘放旷、心地平和的气质。

    苏东坡终其一生的经历,创造出以东坡命名或传说与东坡有关的菜、小吃、酒,大约有一百余种,他的众多诗文中不乏熬、煮、烹、烩、煨、炖、烧、烤、蒸、熏、卤、酱、腌专用词,并为这些菜肴的制作和风味特点提供了理论依据,形成了一个自成系统的菜系。

    一个懂得美食且日思节俭的人,首先食性要杂,还得能靠自己的双手来烹烩出可口的食物,选择的食材自不名贵,烹饪方法自己创新,苏东坡特别重视菜肴制作的各道环节,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不马虎,遂总结出——

   水欲新而釜欲洁(水要新鲜,锅要干净)

   火恶陈而薪恶劳(火怕过势,柴怕腐朽)

   九蒸暴而日燥(有些食材需要蒸煮后晒干备用)

   百上下而汤鏖(汤需上下翻滚,长时间熬制)

   尝项上之一脔(品尝动物颈项上的肉最鲜美)

   嚼霜前之两螯(品尝霜前肥蟹的双螯味最佳)

   烂樱珠之煎蜜(熟透的樱桃用来熬制蜜酱)

   翁杏酪之蒸羔(蒸羊羔要趁热浇上杏仁奶酪)

   蛤半熟而含酒(牡蛎半熟时需喷酒杀腥)

   蟹微生而带糟(蟹接近半熟时需加带酒之糟)

 

东 坡 肉

 

    苏东坡在初到黄州之时,因家大口阔,久未尝肉食,乃捉屋檐下麻雀烤之,觉味之极美,遂成其饭桌上的家常菜。

    对美味有敏锐洞察力的苏东坡,发现黄州的猪肉价格便宜,本地人大多不懂食用方法而少有食用。苏东坡却独爱之,并在《炖肉歌》中教人制作:

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焰烟不起。

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苏东坡改进的炖肉方法,广为流传开来,形成了“大火煮粥,小火炖肉”的黄州民谚。

    宋代周紫芝的《竹坡诗话》记载:东坡喜食猪肉。佛印和尚住江苏镇山时,每烧猪肉以待其来。一日为人窃食,东坡戏作小诗云:

远公沽酒饮陶渊,佛印烧猪待子瞻。

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苏东坡确喜欢吃猪肉,在他的诗及友人信中多次说到自己是“午餐便一肉”,“每日一餐烧猪肉”,“食猪肉,实美而真饱”,常以烧猪肉佐酒。后人仿效其做法,形成了“东坡肉”这道菜,并成为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名菜。

    隆冬时节,大雪纷飞,赋闲在东坡雪堂的他,用猎人送来的牛尾狸亲自下厨烧制,饮酒赏雪,觉味佳,便送好友黄州府太守徐君猷一只,并赋诗《送牛尾狸与徐使君》:

 

风卷飞花自入帷,一樽遥想破愁眉。

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通印子鱼犹带骨,披绵黄雀漫多脂,

殷勤送去烦纤手,为我磨刀削玉肌。

 

    牛尾狸,又名果子狸,形似狸猫,毛皮呈淡黄或灰棕色,鼻和眼部有白斑,尾似牛尾,身有豹纹,栖息山中,以食果为主,生活于湖北黄州、安徽安庆一带。冬季肉极厚,质细嫩,有异香,味极美。捕获后,将皮、肉剥离,挂于风口处,待肉自然风干,以利长期贮存,食用时需以淘米水久浸之,这既能软化肉质,又能排除血腥,烹煮后方香。

    2003年6月,人们怀疑广东人吃果子狸吃出了SARS疫情,果子狸险遭灭顶之灾。

     苏东坡谪居惠州、儋州期间,思念肉食的他入乡随俗地捉过老鼠、蛇、蝙蝠、蛤蟆等食之。并在《闻子由瘦》中记载:

 

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熏鼠烧蝙蝠。

旧闻蜜  尝呕吐,稍近蛤蟆缘习俗。

 

    爱亲自动手下厨的苏东坡,面临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厨中空空、案上无色之时,排泄对美食的思念的方法就是意淫,在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的情况下,在想象中享受美食,在想象中像皇帝一样拥有美食。

     苏东坡不止一次的享受精神会餐。主菜:同州产羊羔蒸得烂熟,浇上杏仁奶酪,吃的时候切切不可用筷子,必须用勺子。蒸嫩仔鹅、吴兴厨子脍制的松江鲈鱼。主食:用商丘产的精面粉,以元修菜和襄城的猪肉为焰制作的馅饼或共城的香粳米蒸的饭,饮黄州压茅柴酒一杯。用完膳,将庐山康王谷廉泉水煮沸,冲泡上曾坑斗品茶,饮后在院中小步一圈,在树荫下的躺椅上伴着人诵读前、后《赤壁赋》的声音小憩。这种自我陶醉的办法,留下文字记载《论食》:

 

烂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

南都麦心面,作槐芽温淘,渗以襄邑抹猪炊;

共城香粳,荐以蒸子鹅、吴兴庖人斫松江。

既饱,以庐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斗品茶。

少焉,解衣仰卧,使人诵苏东坡《赤壁前、后赋》,亦足以一笑也。

东坡在儋耳,独有二赋而已。

     这种感觉真是黄冈麻城人冬季吃吊锅爱说的一句话:“蔸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

 

熬 鱼 汤

 

     苏东坡喜爱吃鱼,在黄州时爱亲自掌勺煮鱼汤,但不宰杀活鱼,略微能动弹之鱼,必放入水瓮中,待其死后再吃,这是信佛之念。选鱼,是苏东坡的强项,同时也是鱼汤味道的保证,做鲫鱼汤必选白背鲫鱼,他认为鲫鱼生在活水中,背上的鳞是白色的,生在死水中,背上的鳞是黑色的,而且味道不好。他结合了当地渔民煮鱼之法:“破釜不著盐,雪鳞  青蔬。”(《鱼蛮子》),自创的熬鱼汤方法是,把鲜鲫鱼或鲤鱼去鳞剥洗,用清水冲洗干净后,下入冷水锅中,大火煮,加盐,将青白菜和整段的葱白加入,不能搅动,水开的时候,放入少量的生姜、萝卜丝和酒,微熟时,加入桔皮丝,小火熬至汤汁如乳、香气四溢,即可食之。这道菜中,生姜和萝卜的妙用,如民谚所云:“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味道怎样,望观文者,下厨一试。恐介绍有误,载苏东坡《煮鱼法》原文如下:

 

子瞻在黄州,好自煮鱼。其法,

以鲜鲫鱼或鲤治斫冷水下入盐如常法,

以菘菜心  之,仍入浑葱白数茎,不得搅。

半熟,入生姜萝卜汁及酒各少许,三物相等,调匀乃下。

临熟,入桔皮线,乃食之。其珍食者自知,不尽谈也。

 

    数年后,苏东坡在钱塘郡,遍食当地美食,忽一日思念鱼汤鲜美之味,按照住在黄州雪堂时煮鱼之法,熬制鱼汤,请仲天贶、王元直、秦少章品尝,众人皆赞不绝口,均夸非一般的厨师能做之。写《书煮鱼羹》自夸:

    予在东坡,尝亲执  匕,煮鱼羹以设客,客未尝不称善,意穷约中易为口腹耳!今出守钱塘,厌水陆之品,今日偶与仲天贶、王元直、秦少章会食,复作此味客皆云:此羹超然有高韵,非世俗疱人所能仿佛。岁暮寡欲,聚散难常,当时作此,以发一笑也。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元 修 菜

 

      元修菜,生长在四川的一种野生豌豆,当地称之为大巢菜、紫萁、野豌豆、元修菜、野苕子、野鸡头、扫帚菜。现代名称“薇菜”。

    苏东坡的同乡挚友巢谷,字元修,小名三儿,曾应进士、武举,皆未成。1083年,他专程到黄州看望苏东坡,住在雪堂中,与东坡同游,并承担教诲二子迨、过之事。巢元修将祖传的“圣散子”秘方传给苏东坡,凡患伤寒者,医治即愈,为此,苏东坡作《圣散子叙》记之,可见二人关系之密切。

    受苏东坡的委托,巢元修从四川带来野豌豆种,在黄州东坡的田间地头上随意播撒,这不但满足了苏东坡的思乡之情,还满足了他俩的口福之欲。苏东坡向黄州人介绍此菜时,称其为“元修菜”,亦称“巢菜”,书《元修菜》并叙,详记之:

    菜之美者,有吾乡之巢。故人巢元修嗜之,余亦嗜之。元修云:使孔北海见,当复云吾家菜耶?因谓之元修菜。余去乡十有五年,思而不可得。元修适自蜀来,见余于黄。乃作是诗,使归致其子,而种之东坡之下云。

彼美君家菜,铺田绿茸茸。豆荚圆且小,槐芽细而丰。

种之秋雨余,擢秀繁霜中。欲花而未萼,一一如青虫。

是时青裙女,采撷何匆匆。蒸之复湘之,香色蔚其  。

点酒下盐豉,缕橙  姜葱。那知鸡与豚,但恐放箸空。

春尽苗叶老,耕翻烟雨丛。润随甘泽化,暖作青泥融。

始终不我负,力与粪壤同。我老忘家舍,楚音变儿童。

此物独妩媚,终年系余胸。君归致其子,囊盛勿函封。

张骞移苜蓿,适用如葵菘。马援载薏  ,罗生等蒿蓬。

悬知东坡下,  卤化千钟。长使齐安民,指此说两翁。

    南宋诗人陆游寓居四川时,对元修菜也颇喜爱,自候小炉,以元修菜作羹。其《剑南诗稿》云:“蜀菜有两巢:大巢,豌豆之不实者;小巢,生在稻畦中。东坡所赋之元修菜是也。”

     元修菜可新鲜食用,亦可制成干菜。鲜的清香,可炒,可烧,可羹,可汤;干的清香犹存,可入馔,可熬粥。苏东坡制作元修菜取嫩芽为原料,将它洗净,放入锅烹熟,加入卤盐,拌入豆豉、葱花、姜汁,香色俱佳,用来下酒,美味胜过鸡肉、猪肉。后人将东坡元修菜的制作改进,出现了四川传统名菜“苕菜狮子头”。

东坡羹

    东坡羹是苏东坡在黄州创制并以自己的名号命名的一种羹,在黄州生活期间,他形容自己是“时绕麦田寻野荠,强为僧食煮山羹”,并写有《东坡羹颂》一文:

     东坡羹,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荠,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一瓷碗,下菜沸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饭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须生菜气出尽乃覆之。羹每沸涌。遇油辄下,又为碗所压,故终不得上。不尔,羹上薄饭,则气不得达而饭不熟矣。饭熟羹亦烂可食。若无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与粳米半为糁。余如煮菜法。应纯道人将适庐山,求其法以遗山中好事者。以颂问之:

甘苦尝从极处回,咸酸未必是盐梅。

问师此个天真味,根上来么尘上来?

 

     东坡羹实际是把野菜和米放入一器蒸出的一种野菜糊糊,这是他在黄州生活时所创制的,将菘(白菜)、荠菜(地菜)、芦菔(萝卜菜)、蔓菁(香菜)洗净,切成细末,洒上盐,腌制片刻,将苦汁逼出,用双手将其揉成团,挤出汁,去掉其中辛辣和苦涩之味,加入生姜末。将泡好的粳稻米滤干,取炖钵一只,钵内涂抹麻油,注入水,先放入菜末,再放米,将炖钵盖内涂上麻油,盖在炖钵上,盖碗时不能碰到汤上,如碰上,汤水会有生油气味,钵上扣上一只碗,放在饭甑上蒸熟,即可食用。在无菜之时,可用瓜茄之类剁碎做之。

    晚年的苏东坡被贬广东惠州,从韶州经过,南岳狄长老特做“东坡羹”招待他,他高兴地写了《狄韶州煮蔓菁芦菔羹》诗:“我昔在田间,寒庖有珍烹。常支折脚鼎,自煮花蔓菁。中年失此味,想象如隔生。谁知南岳老,解作东坡羹。中有芦菔根,尚含晓露清。勿语贵公子,从渠醉膻腥。”苏东坡不但自己食用,还将其方法向朋友推荐,在寄徐十二的信中介绍了“东坡羹”的制法及其功能:“今日食荠根美,念君卧病,面、醋、酒皆不可近,惟有天然之珍,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症状。”

    南宋诗人陆游也曾如法制作,并写诗说:“荠糁芳甘妙绝伦,啜来恍若在峨岷。莼羹下鼓知难敌,牛乳抨酥亦未珍。异味颇思修净供,秘书当惜授厨人。午窗自抚彭亨腹,好住烟村莫厌贫。”他认为“东坡羹”比著名的莼菜羹、奶酪都好,味之甘美,实非想象。

     1097年,苏东坡再贬昌化军海南昌江,创作了《菜羹赋并叙》:

 

    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 ,能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乃为之赋,辞曰:

 

嗟余生之褊迫,如脱兔其何因。殷诗肠之转雷,聊御饿而食陈。

无刍豢以适口,荷邻蔬之见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叶以琼根。

     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汤    如松风,投糁豆而谐匀。

覆陶瓯之穹崇,谢搅触之烦勤。屏醯酱之厚味,却椒桂之芳辛。

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壮而力均。 嘈杂而麋溃,信净美而甘分。

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箸而晨餐。助生肥于玉池,与吾鼎其齐珍。

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说而策勋。沮尸之爽惑,调灶鬼之嫌嗔。

嗟丘嫂其自隘,陋乐羊而匪人。

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计余食之几何,固无患于长贫。忘口腹之为累,以不杀而成仁。

窃比予于谁欤?葛天氏之遗民。

     东坡羹的做法可能直接影响到后世广东煲仔饭的制作,可以说,苏东坡当年制作了一个可口的蔬菜煲仔,并将其做法广为传播。

 

二 红 饭

 

    苏东坡在黄州东坡种田地五十余亩,1082年夏,收大麦二十余担,恰逢这一年麦价贱,卖掉很不合算。正好家里的米吃完,舂麦蒸成早饭,嚼之啧啧有声,家人形容如同吃虱子。中午时候,加水熬成粥,觉味甜酸浮滑。有创意的苏东坡,加入小红豆,同蒸之,小红豆味香,大麦甘滑味长,蒸出的饭色泽微红,味香爽口,其妻王闰之笑称其为“新式二红饭”,有“黄土高坡”的风味。苏东坡食后,撰文《二红饭》: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乃课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日中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味。今日复令疱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

酿   酒

 

     苏东坡爱喝酒,几到一日不可无此君的地步。他酒量不大,可酒瘾不小。到黄州生活了一段日子,酒量略有增长,曾自谓:“吾少年望见酒盏而醉,今亦能三蕉叶矣。”(《题子明诗后并鲁直跋》)

    一生好饮的他,并没有真正醉过,是一个真正懂得饮酒的人,从不向刘伶、阮咸那样醉生梦死,苏东坡酒酣后不是烂醉如泥,也不疯疯颠颠,其主要特征是话多,俗话说:“酒后吐真言。”众多的酒后诗文就是他要讲的话,不单说与当时的人听,还是说给我们后人听的。

   酒在当时是管制商品,据苏东坡给吴君采信中记载:“近日黄州捕私酒甚急,犯者门户,立木以表之。临皋之东有犯者,独不立木,怪之,以问酒友,曰:‘为贤者讳。’吾何尝为此,但作蜜酒尔。”因自己私酿的是甜酒,才避免被绑在木桩上示众的处罚。

    黄州产酒少,官酒品质差,价格又很高,长期消费,苏东坡也觉得实在难以承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敢想敢干的苏东坡,就自己动手酿酒,无酿酒之方,酒曲又差,几经反复,酒是酿成功了,先品尝一下,觉味还行,急请朋友品之,朋友无不咋舌,如马尿一般酸涩,更有人说宁死不再喝此物,苏东坡解释道,喝酒不就是为找醉,只要能醉人不就行了吗?著《饮酒说》载:

    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州酿既少,官酤又恶而贵,遂不免闭户自酝。既不佳,手诀亦疏谬,不甜而败,则苦硬不可向口。慨然而叹,知穷人之所为无一成者。然甜酸甘苦,忽然过口,何足追计,取能醉人,则吾酒何以佳为?但客不喜耳。然客之喜怒,亦何与吾事哉?元丰四年十月二十一日书。

    1082年4月,同乡好友杨世昌道士,从四川绵竹武都山来看望苏东坡,在接风的酒宴上喝了一杯苏东坡自酿的酒后,甚觉不爽,竟涕泪长流,好客的苏东坡忙又倒上第二杯,杨世昌顿时浑身起鸡皮疙瘩,逼得杨道士将自己所知道的一酿甜酒的方子告诉了苏东坡,并手把手地教会了他。苏东坡写《蜜酒法》传与后人:

    予作蜜格与真一水乱,每米一斗,用蒸面二两半,如常法,取醅液,再入蒸饼面一两酿之。三日尝看,味当极辣且硬,则以一斗米炊饭投之。若甜软,则每投更入面与饼各半两。又三日,再投而熟,全在酿者斟酌增损也,入水少为佳。

    喝到自己酿造出的甘甜美酒,兴奋的苏东坡挥毫写下《蜜酒歌》:

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以遗之。

珍珠为浆玉为醴,六月田夫汗流。

不如春瓮自生香,蜂为耕耘花作米。

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三日开瓮香满城,快泻银瓶不须拨。

百钱一斗浓无声,甘露微浊醍醐清。

君不见南园采花蜂似雨,天教酿酒醉先生。

先生年来穷到骨,向人乞米何曾得。

世间万事真悠悠,蜜蜂大胜监河侯。

 

    苏东坡住在雪堂之中,求书求画的人络绎不绝,或送好澄纸求之,或送李墨求之,或送美砚求之,或送好笔求之……置换的方法不可胜举,但求字之人必携酒一坛,久而久之,雪堂之中竟无盛酒之器,原因是送酒之人带来装酒的容器大多是江西景德镇湖田窑产的影青瓷器,都舍不得留下,当即自行带走,机警的潘大临马上送上巴河窑烧制的刻花大瓮一口,换得东坡行书手札一帧。随之,苏东坡将附近四、五个郡县送来的美酒都装入其中,戏称之“雪堂义樽”,这就是宋代的东坡调制的“鸡尾酒”。数年后,苏东坡在《书雪堂义墨》中才透露这个秘密:

    元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驸马都尉王晋卿致墨二十六丸,凡十余品。杂研之,作数十字,以观其色之深浅,若果佳,当捣和为一品,亦当为佳墨。予昔在黄州,邻近四五郡皆送酒,予合置一器中,谓之“雪堂义樽”。今又当为“雪堂义墨”也耶?

 

    好酒的苏东坡,直到离开黄州之前,才尝到黄州的一种美酒“压茅柴”。这是宋代黄州制造的一种白酒,据清代王文诰的考证,此酒平和,不晕头,“饮之一热便过,剧熄如压茅柴”,不醉。实际上,这就是当时居民私酿的一种新酒。苏东坡到达黄州后,多次想喝茅柴酒都得不到。他在《歧亭五首之四》中写道:

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幂。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夜深欲  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吴韦《观林诗话》:东坡“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盖世号市沽为茅柴,以其易著易过,下句,言酒禁严。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后来在黄州生活了八年,喝了茅柴酒,称赞说:“黄州压茅柴可亚琼液,适有佳匠也。”(《黄州杂志》)茅柴酒为粮食酒,用谷物酿造,酒精度数较低,性平和,不晕头。放在现在来说,也就是在地摊上宵夜,叫老板上一瓶“大众茅台”,老板自会拿来一瓶黄冈市团风县乌林酒厂生产的纯谷酒,仅此而已。

 

健   齿

    山鸡自爱其羽,爱美食之人自会健其齿,护齿是为了更好的享受美食,正所谓“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苏东坡对牙齿的保护,总结出一套方法。饭后,必用浓茶漱口,如此既能除烦腻,又不伤脾胃。留在牙齿缝中的肉,被茶浸漱后,自然冲出,不必用牙签剔牙。而牙齿经过茶水漱洗后,逐渐坚固密实,牙虫也自然消除。其法《漱茶说》中详记:

    除烦去腻,世不可阙茶。然暗中损人,殆不少。昔人云:“自茗饮盛后,人多患气,不复病黄,虽损益相半,而消阳助阴,益不偿损也。”吾有一法,常自珍之。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之在齿间者,得茶浸漱之,乃消缩不觉脱去,不烦挑刺也。而齿便漱濯,缘此渐坚密,蠹病自己。然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自不常有,间数日一啜,亦不为害也。此大是有理,而人罕知者。故详述云。元丰六年八月十三日。

 

养    生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妻经常劝苏东坡,没有必要为了应酬而喝坏了身体喝坏了胃。这正是:出门老婆有交待,少喝酒来多吃菜。1083年8月27日,苏东坡为了节制饮食,保养身体,向王闰之写下保证书《节饮食说》:

    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元丰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书。

 

    该保证书的意思是:我东坡居士,从今以后,早饭晚饭,都不超过一杯酒一个肉菜。在家中招待贵客时,也就三杯酒三个肉菜,可以减少不能增加。有人请我吃饭的时候,就预先告诉他,如果他不同意我的定量,我就坚决退席。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安分养福,二是可以宽胃养气,三是可以省钱蓄财。

    在苏东坡的养生之道、节食之谈中竟也包含了省钱蓄财的目的。因此,有必要谈一谈这个问题。自苏东坡到黄州后,就启动了他节俭度日的应急预案,保护自己的家人,保养自己的身体,保障今后的生活,这也表明了他的一种生活态度。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黄州后,苏东坡不得不考虑将来的生活,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一手抓生活节俭,将每月的收入分成30份,供日常生活等正常开支,一手抓购置田地,多年的积蓄决不用于日常消费,只用于投资,同时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看似苏东坡在黄州的生活有贫困潦倒之象,在与上级领导的书信往来之中,不停的叫穷,实非不得已而为之,总不能让朝廷知道他在黄州的日子安逸、巴实吧!实际情况是,苏东坡多次在黄州周边的鄂城、南湖、浠水、蕲春等处亲临现场看田地,欲购置。买地的目的,自己耕种好象不合实际,出租获利才是真正的目的。种种迹象表明,苏东坡有很强的投资意识,买地之举频频地在以后的诗文中出现,这也是苏东坡的保障之道,不难看出,苏东坡如果生在现代,必是一个好的CEO,难怪有人说,李白是唐代的古惑仔,苏东坡是宋代的古惑仔。

 

出舆入辇  蹶瘘之机

洞房清宫  寒热之媒

皓齿峨眉  伐性之斧

甘脆肥浓  腐肠之药

 

    这是苏东坡书写在东坡雪堂的墙壁和门板上的三十二字警句。在黄州躬耕的苏东坡,经常读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等诗作,从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田间干活的时候,将其配上民歌的曲调,教农人唱,有时还用竹杖敲牛角打拍子,他虽深感垦荒之苦,但也体会到劳动最快乐,体会到粗茶淡饭有益健康,故告诫自己:

 

不要出门就乘车、坐轿,要多劳动、多运动

不要总不出温暖的屋室,否则经不住一点寒热

不能贪恋女色,否则会淘空自己的身体

不能光吃油腻肥厚的食物,这对肠胃没有好处

 

    爱肉、爱酒、爱友的他,喝淡酒,读闲书,看美人,交朋友,成为诗人的必修课。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乡下老酒,平民朋友,拓展了诗人的想象力。沉浸于酒中的他,在酒力的驱使下,渲泄出心中的郁闷,也依靠它暂时忘却了萦绕在身边的愁怅,创作出《赤壁赋》、《后赤壁赋》、《赤壁怀古》等苍凉悲壮的千古绝唱,流芳千古的名篇。

      难怪后人撰联:无客无鹤无酒无肴无赤壁

                  有江有山有风有月有东坡

党建风采
黄冈好人专栏
东坡美食
旅游信息
黄冈市赤壁管理处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18
地址:黄冈市黄州区公园路11号 邮编:438000 电话:0713-8366568 8352861 E-mail:chibililin@sina.com
技术支持:软景科技 备案号:鄂ICP备170214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