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东坡先生,感悟东坡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11月29日,第十一届东坡文化节研讨会在黄梅戏大剧院举行。

研讨会由黄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初敏主持。

来自黄冈、儋州、惠州、眉山、诸城的多名专家学者,围绕苏东坡的家国情怀及当代价值、东坡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文博助理馆员:崔晓楠
《文旅融合背景下东坡文化创新发现路径探索》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三苏祠一直致力于在理论和实践上积极探索弘扬传承东坡文化的新路径。
在东坡文化研究上,三苏祠认为内容上应与时代价值,当代生活相结合,让东坡云文化走进群众。
在方法上,东坡文化研究应当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穷尽要妙,要充分发掘东坡文化“显学”之外有价值的“隐学”。
在形式上,注重整合资源,以现代科技手段向公众传递最全面的东坡文化研究成果,建立东坡文化大数据库和专题图书馆,科学管理运营东坡文化资源。
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申东城
《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苏轼留给惠州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主要有两个方面。1、农业税收方面,他提出了钱粮自便,给农民带来了实惠;还利用从黄州带来的技术帮老百姓改进农具等。2、文化方面的影响,苏轼提升了整个惠州的文化自信,丰厚了当地的文化积淀和底蕴。
东坡精神的内涵是勤奋好学、敢于担当,创新求变、仁政民本,清正廉洁、乐观豁达,我们能从东坡身上学到好学的精神、乐观的性格、做人的准则、担当的品格,对于促进惠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儋州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本东
《苏东坡与儋州结下的深厚情缘》
儋州是苏东坡最终垂老的居住之地,更称得上是苏东坡心中“风土极善,人情不恶”的第二故乡,他把自已真正融入到儋州人民的生活生产当中,在困境中与儋州人民尽显鱼水之情。作为“千年英雄”苏东坡,在儋州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留下的许多传世佳话,为我国知识分子从政为文、升迁浮沉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范本。
诸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暨超然台主任、副研究馆员:乔云峰
《苏轼密州行政的家国情怀》
知密州为苏轼第一次主政地方。其密州行政的主导思想,及其祈雨、兴修水利的抗旱措施,灭蝗的救灾行动,都体现出其仁政之德,分化盗匪、收养弃婴更是充满关爱生命的仁爱之心,重视教化、以文化丰富密州的举措,及其身处一隅仍关心时政等等,都体现出其浓重的以家国为重的儒家情怀。这对我们今天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黄冈市东坡文化研究会原会长、中国苏轼研究学会副会长:涂普生
《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及其文旅意义》
苏东坡之所以能从其人生谷底登上文坛高峰,主要是因为苏东坡有黄州赤壁之悟;相田途中遇雨之得;蕲水(今浠水)清泉寺一游之变。这对于进一步催生黄冈文旅产业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打造黄冈市文旅大市、强市,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他宣示了千年古城黄州的厚重的文化底蕴,黄州也因之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圣地之一;其二,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之遗址遗迹,是黄冈市进一步催生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平台和载体;其三,苏东坡黄州谷底登峰,更在于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眉山市三苏文化研究院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刘清泉对与会人员交流发言作了精彩点评。